当温度保护触发后,锂电保护IC的温度恢复机制是怎样的,如何避免温度在临界值附近频繁触发保护?
2024-08-10 14:39:16
当温度保护触发后,锂电保护 IC 的温度恢复机制通常如下:
首先,在温度超过设定的保护阈值触发保护后,锂电保护 IC 会切断电池的充放电通路,使电池停止工作以降低温度。随着电池停止工作,热量逐渐散发,温度开始下降。
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,低于恢复阈值时,锂电保护 IC 会重新允许电池进行充放电。这个恢复阈值通常会设定在保护阈值以下一段安全距离,以避免温度在临界值附近波动导致的频繁触发保护。为了避免温度在临界值附近频繁触发保护,通常会采取以下几种措施:
1. 设置合适的阈值余量:将恢复阈值与保护阈值之间的差值设置得足够大。例如,如果保护阈值是 60°C,恢复阈值可能设置在 50°C 甚至更低,留出足够的温度缓冲区间。
2. 采用滞后控制:除了设置明确的恢复阈值,还采用滞后控制策略。这意味着温度不仅要下降到恢复阈值以下,而且还需要在该温度以下持续一段时间,才会解除保护状态,从而避免温度快速波动导致的频繁触发。
3. 优化散热设计:改进电池组的散热结构,增强散热效果,使温度变化更加平稳,减少在临界值附近的波动。比如增加散热片、改善风道设计等。
4. 温度滤波算法:在锂电保护 IC 的软件算法中,对检测到的温度进行滤波处理,平滑温度数据,减少因瞬间温度波动而导致的误触发。
5. 提高温度检测精度:采用更精确的温度传感器和检测电路,减小温度测量的误差,使保护阈值和恢复阈值的判断更加准确。
例如,在一款电动工具的锂电池组中,通过合理设置保护阈值为 65°C,恢复阈值为 55°C,并采用 5 秒的滞后时间,同时优化电池组的散热结构,增加散热鳍片,使得在工具高强度使用时,温度能够稳定在安全范围内,有效避免了在 60°C 左右的频繁保护触发,保障了电动工具的正常工作。